资讯 | 设计分享--共合设7月末分享会:黄全&马树青

发布时间:2019-08-07 11:03:17
来源:新浪地产设计

  ͼƬ1.jpg


  内容导读:

  产品的逻辑丨技术变革&行业变革丨产品=体验+想象力丨设计和市场的关系丨色彩和空间的关系

  分享嘉宾黄全 设计的产品逻辑


ͼƬ2.jpg


ͼƬ3.jpg


  ▲黄全丨集艾设计总监


  黄全分享实录(删减版):

  一、产品的逻辑

  【设计更具理性,需要方法和逻辑】


ͼƬ4.jpg


  家装设计中很大一部分是服务,商业设计其实也是在做服务,这是二者相同的地方。


  不同的地方在于,商业设计在满足诉求的同时,需要一定的前瞻性和研发。在应对业主诉求的时候,需要建立一套所谓的“产品”逻辑。


  为什么说是“产品”?因为设计师在做设计时需要的是创造性或者是创意,甚至很大一部分外行人会把设计师和艺术划一定的对等或者是关联。


  所以,必须要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方法和逻辑,尤其在做一些非常商业化的项目上。


  经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会有今天的成绩?其实,我们随着市场的改变,每次踏着市场的点,比市场略微领先一点,略微前瞻性一点,做一些相关的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二、技术变革&行业变革

  【设计市场存在不确定性】


ͼƬ5.jpg


  当下整个市场的背景,无论是上游、下游,政治还是经济,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设计行业来讲,由于很多的技术变革,也慢慢带来行业的变革。


  AI对我们的设计影响有多大?两年前,我还是觉得靠创意和创造性吃饭的行业,很难会被机器所替代。但是前不久我看了一个社区,这个社区就是完全是用计算机AI,从整个建筑的规划,到建筑、基建、水电都是由电脑全部自动生成的。


  只要输出一个基本的数值,完全自动生成,不单单是建筑,包括里面的规划,包括墙体、柜体,都完全能够生成。


  在未来,带有逻辑性、规律性的设计被计算机代替的可能性很大,而且这个趋势会来的非常快。


  三、产品=体验+想象力

  【设计,应站在客户角度出发】


ͼƬ6.jpg


  在以前,设计师和客户之间是利益关系,我们给客户提供服务,就是利益关系。但是现在的客户关系,如果要解释的话,我觉得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关系才叫做客户关系。


  过去,一个产品可以使用才行,我们的设计基本上可以住就行。但是现在,我们的产品就需要更多的体验,还有想象力。因为我们的体验就是代表用户的生活方式,想象力也是表达用户的情感和情绪。


  设计也好,产品也好,给客户提供的不单单是产品这么简单,还包括其中的体验感和使用乐趣。当我们觉得市场在发生变化的时候,无论是厂家也好,或者是设计师也好,都应该站在客户的角度出发,因为客户是很容易做选择的。


  近一两年的感受特别深,就是我们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特别微妙的变化。以前,客户会主动找我们做设计,但是现在是我们去招标,市场已经在慢慢发生变化,因为客户有选择空间。


  过去,中国室内设计的市场快速发展,培育了大批优秀的设计师和设计公司。当一些小公司逐渐成长起来,就会发现,一些小公司佳作频现。


  这些作品无论在成熟度、创新等各方面,都不亚于大型设计公司的作品,对于小的设计公司来说,他们会更加投入,服务更好,价格也会更便宜,从而使客户的选择空间变大。


  现在的设计市场正进入更加良性的阶段,过去可能是一个卖方的市场,是一个以设计资源为核心的市场。未来设计市场肯定是以业主为核心的买方市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我们更需要的是产品的一些策略。


  四、设计和市场的关系

  【设计行业同质化】


ͼƬ7.jpg


  前两年,在我们打开设计资讯的时候,基本上都会点进去看一看内容,但是在最近两年,当我们打开资讯的时候,根本没有点进去的欲望,因为这些内容都差不多,高级灰、东方美学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其实就是行业同质化太严重了,我们大家做的东西差不多,因为整个行业的水平都已经提升,你会的东西,大家都会。


  当别人都会的时候,我们自身的价值就没那么大,这是很客观的事实,对于客户来说,每一家公司擅长做什么,他们已经非常清晰,甚至了解的比我们还多。


  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这样的阶段,对于设计来讲,这种市场环境也是一个动能,逼迫着我们的产品去创新。


  设计的定义也在发生着变化,过去的设计是非常简单,只是单纯的设计。作品要好看,满足它的功能,服务好客户,基本上就可以了。


  但是,现在的设计已经发生改变,我们的设计跟营销有关,跟策划有关,跟体验有关,还要表达价值观,还要表达情感。


  决定设计的好坏因素,不单单是设计,还包括品牌、招商、市场定位、研究策略,都会影响我们设计的成败。


  我们更愿意把设计当做一个“产品”去做,因为产品是有迭代能力的,当我们面对项目和市场变化的时候,用最小的代价去做一些迭代,让它具备本身的创新和迭代能力。


  五、色彩和空间的关系

  【遵循产品逻辑】


ͼƬ8.jpg


  我们在中国传统画的色彩上汲取灵感,在我们的空间里,绘画可能是二维的,那么怎样在三维的空间里去展现和呈现?


  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在空间的氛围和气质上,向中国水墨画的色彩去汲取和演变,在空间里,我们尽量去规避它所谓的东方或者中式符号,希望能够去呈现中国人理解的东方美学。


  如果把玻璃、灯光作为传统构建方式,那么金属+玻璃的材质变化就会营造完全不一样的空间气质,这就是所谓产品的内在逻辑,就是我们产品的基因,在基因的基础上寻求创新。


  我们一直强调产品本身的差异化,而不是设计师的与众不同,因为每个项目都有它自己的产品逻辑,在遵循产品逻辑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加入设计师的自我情感。


  设计师最终的落地点不单单是一些创意,其实很多的是在做一些创意的服务。


  总结


  整个设计趋势在慢慢发生变化,我们帮助客户创造一个视觉愉悦的居住环境,这是最基本的。


  更多的应该去解决内部人员的各种矛盾,包括功能诉求的矛盾,审美矛盾,设计师的综合性价值应该去解决这些矛盾。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过程,设计跟产品一样,不断的迭代更新,谁能提出新的认知,拥抱变化,谁就能赢得未来。


ͼƬ1.jpg


  内容导读:

  “于”的意义丨色彩·空间丨绘画与设计的关系丨“限定”的意义丨抽象艺术丨问答环节

  分享嘉宾马树青 色彩·物·于空间


ͼƬ2.jpg


ͼƬ3.jpg


  ▲马树青丨中国抽象代表性艺术家


  马树青分享实录(删减版):

  色彩•物•于空间


  “于”是一个介词,决定了句子间的相互关系。康定斯基有一本重要的书,我们国内翻译成《点、线、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法国蓬皮杜里的图书馆看到它,原来法文版的书名不叫《点、线、面》,在点与线和面之间还有一个介词sur(在什么…之上)中文没有翻译,但这个介词意义重大,它的意思是:点、线在面上。


ͼƬ4.jpg


  法文的“Plan-面”又包涵了空间的意义,如此点、线、面就不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了,而《点、线、面》的德文版,也用了另一个介词zu,应该相当于今天我们交流的题目《色彩、物、于空间》的“于”,这让我们在谈论色彩、物、空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会更加清晰。


ͼƬ5.jpg


  一直从事绘画,这是一个不断否定和尝试新可能的过程,许多年过去了,绘画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学会了通过绘画去思考,这看起来比绘画本身对我更重要。


ͼƬ6.jpg


  色彩和空间的关系


  时空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紧密关系,它也是我绘画的主题。我的绘画包含了三种元素,即时间、空间和色彩,时空只是概念,它作为一种“看不见的存在”出现在法国哲学家萨特的存在主义中。


ͼƬ7.jpg


  “叠加与重复-马树青2018作品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


  我的绘画是视觉的,如何让概念存在于具体可视的画面之上,我必然要依赖于三元素中唯一可视的色彩,让时间和空间得以呈现,成为可视。


  色彩是被人们使用最广泛和最频繁的视觉艺术材料,人们寄予色彩太多的情感和赋予了色彩太多的象征意义。


ͼƬ8.jpg


  我一直努力要做的就是如何让色彩在绘画上去除人为的意义还原成物本身,因为当色彩成为物,才会与空间产生对话,这是我想说的色彩、物于空间的关系。


  如果色彩还停留在人们赋予它们的各种象征意义上,色彩只是与观者的大脑在对话而不会与空间产生关系,不包含空间和时间因素的色彩只是一种装饰。


ͼƬ9.jpg

ͼƬ10.jpg

ͼƬ11.jpg


  今天在观赏一幅绘画作品的时候,其实我们大部分人已经丧失了真正的观看能力,我们更多是在阅读,我们想的常常比看的多,也许我们真正的观看方式,越短暂越接近绘画作品本身。


ͼƬ12.jpg


  绘画与设计的关系


  画者与设计者有着很多相关联的地方,随着时间,无论绘画还是设计都变成了我们思考的媒介和工具了。


ͼƬ13.jpg


  “叠加与重复-马树青2018作品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


  这种思考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它会让我们不断的改变自己,不断的做出各种尝试。思考让我们知道,如果不尝试改变,意味着我们并不清楚自己正在做着的是什么。


ͼƬ14.jpg


  绘画不同于设计,设计除了对美的追求还包含着作品功能要达到实用的目的。绘画的魅力是它的过程,没有终点和结束,是未完成时。


  对于一幅未完成时的作品与展示空间的完成时相遇,两种不同时态必然产生有效的视觉对话,这种对话是丰富而不确定的,会为我们的生活空间增加更丰富的想象力。


ͼƬ15.jpg


  设计一把椅子必须从开始就要想到最后完成时的样子,除了美,它还要实实在在地坐着舒适和牢固,它应该是完成时。


  如今艺术与设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边际也越来越模糊,这种对话会给我们相互间带来启示,本身设计产品与绘画、装置作品也越来越多融入到了设计理念和设计作品之中,反观艺术也同样受到很多优秀设计产品的影响。


ͼƬ16.jpg


  “限定”的意义


  绘画是被限定的,它是平面的,静止的,一般来说一幅作品有着四个边框并带来二维式的观看。


  当我清晰了绘画的限定之后,让我堆叠颜料的绘画变得很艰难,侧面堆叠的很丰富,很好看,我在正面却不能再放任何东西,不然侧面的努力就都被忽略了。


ͼƬ17.jpg


  一幅二维绘画作品的正面还是绘画的观看核心,试想我正面画成白色覆盖着侧面有很丰富叠加着的颜料。即使十幅正面是白色,而侧面各不相同颜料堆叠的画,看起来还是像同一幅白色的画,所以留给我正面发挥的机会很少,这大概也是因为限定的关系。


  我不想让绘画成为雕塑,那会改变自己诠释时间与空间的方式了,我的绘画依旧是平面和静止的限定之下,用平面和静止的绘画来尝试解读空间的深度和时间的流动。


ͼƬ18.jpg


  我作品的侧面提示着绘画的过程,对我来说特别容易画的是侧面,叠加着很多不同的颜料,那会有很多发挥的可能性,而正面是单一颜色。这种方式让我没有办法使两件作品产生不同的感觉,所以我有意的强调,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这让它们看起来不太一样。


ͼƬ19.jpg


  抽象艺术


  上个世纪,抽象艺术让绘画又回到了平面上,有人说上一世纪最了不起的艺术事件是抽象艺术的兴起,它改变了人们对于艺术的思考模式。


ͼƬ20.jpg

ͼƬ21.jpg

  更早的绘画一般是故事化的,为此每幅绘画都要配上外框,这更容易让人进入阅读。抽象艺术的产生,尤其抽象表现主义的开始,绘画的画框被摘除,画幅被增大,这种尝试改变了绘画的命运,使绘画完全脱离文学的束缚,变得更为独立,让作品更为直接地成为存在于空间的独立之物,绘画也更为平面化。


ͼƬ22.jpg

ͼƬ23.jpg


  在抽象主义出现前,欧洲的绘画一般是叙述性的绘画,较早是跟传颂圣经故事有关。那时候,圣经是通过图片来传达教义介绍圣经故事,绘画的逼真非常重要,更为让人信服,为了平面上的逼真他们用了几百年的时间建立起一个绘画体系,在文艺复兴前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ͼƬ24.jpg


  我想抽象绘画的形成和发展应该受到了立体派的重大影响,立体派推翻了西方绘画的透视学和光影法,画面不在设立中心,任何一点都变为同等重要,甚至包括画面的边际。


ͼƬ25.jpg


  绘画的精彩在于它的过程而非结果,遗憾绘画的过程只有画者一个人在场。生命也是同样,结局只是死亡,这让过程对于生命更赋予意义。结果是确定的,过程充满了未知。


  世界上一切物都可以被取代,唯有生命无法替代,艺术品也是物,也无法被取代,因为艺术家通过创作过程已将生命注入到作品之中。


ͼƬ26.jpg


  问答环节


  问:侧面的画是直接在侧面画的,还是正面一遍一遍堆叠上去的?

  马树青:我是从正面画,但是我不会把颜料留在正面,我会刮到侧面。如果是一开始仅仅只刮侧面,看起来会非常不自然,所以我的侧面一直与画的正面保持着连接,所以侧面不是随意刮上的颜料,过程中是整体刮颜料的,色彩相互与空间层次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ͼƬ27.jpg


  问:有没有尝试过创作大尺度的画?

  马树青:我有时候非常喜欢画大作品,画大作品的时候我感觉像在大海里游泳,常常挣扎着会有被淹没的感觉,画大的绘画,一定要一气呵成,不连贯的话这个大作品一点意思没有,是一种挑战。


ͼƬ28.jpg


  问:很多艺术家都在寻找自己特定的表现的语言,艺术语言来表达,我想问的是很多人可能一辈子也没有找到自己特定的语言,您是怎么找到您的语言的,这个过程是怎么出现的?

  马树青:我实际上一直还在寻找和颠覆自己已有的语言系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天面对画布和面对自己大部分时间是一种感性与理性间的交织或博弈,感性总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机会和改变,但又不能过多的依赖和相信它,而常常是理性思考,包括用哲学的方式思考,才会帮助自己的绘画走得更远,让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一点点的建立起来,这里面必然包含了“限定”,限定让自己成为自己而不是他人。


ͼƬ29.jpg


  问:您如何解释“限定”这个词?

  马树青:举个例子,当我们享受音乐的时候会把眼睛闭上,因为音乐有着自己的限定,是用来听而不是看,绘画刚好是要受限于看,而不是听,这种限定改变了创作者的工作方法。每个设计师之所以不同,也是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限定,也许是来自最初每个人的偏爱,而非理性思考。人们在谈论艺术创作时非常爱谈自由,实际上自由也是一个概念,我们能亲身触摸到的只是限定。


ͼƬ30.jpg


  问:您是靠什么决定用什么颜色做它的正面?是您的感情还是爱好?还是您刚才说的跟空间之间的关系?

  马树青:我从来不事先想好用哪个颜色画,“想好的颜色”对我没有意义,我更在意无意识随意画出的那块颜色,是这一笔引领我走下去,但正面颜色的铺设总会与侧面整体有关,任何颜色都会有它的生命力,要看它和哪块颜色在一起,又是如何在一起的,这些都与空间有关。


ͼƬ31.jpg


  问:您的作品展览的时候空间是白色调的,有没有考虑到空间用另一个颜色去展示或者你认为白色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马树青:一副作品陈列最好的环境是它在哪里画的,因为它大概几个月的时间是在这里完成的,周围的环境,器具还有光,那种气氛,换一个环境有时会觉得这几乎不再是原来的那幅作品了,即使是在一面白墙上。如果被提出要将作品陈列在一面有颜色的墙上,我必须在画这件作品的时候大脑里常酝酿想象那面墙。


ͼƬ32.jpg


  问:您以后有没有想过在其它形式上,除了颜料以外的形式,有没有想过如何再往后发展一些?

  马树青:有,其实一直在做,也在尝试别的作品。我刚才讲了我的主题是时间和空间,我会找到不同的材料,通过自己的方法建立起它的不同的形式来呈现时间和空间。这是我特别有意想尝试的。


发表您的评论

最新评论

新浪地产网站帮助房商推广联盟会员注册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房地产网址导航网站律师意见反馈
乐居简介
About Leju广告服务诚聘英才中国房产信息集团

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