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视界 | 陈凌:“行走”的混合城市

发布时间:2019-01-14 14:38:04
来源:新浪地产设计频道

"

一个好的城市是适合步行的,

一个好的建筑是从街边生长出来的。

                                                        "

——陈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逐渐发现,现今的城市与人们理想中的城市空间渐行渐远,不禁思索,一个适宜居住的城市空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在这样的思考下,维思平建筑设计创始合伙人、主设计师陈凌开创了“行走城市”的规划哲学,倡导城市大于建筑,空间大于形式,混合的城市功能,致力于寻找真正适合中国人自己的生活的空间。此次,新浪地产设计频道采访了维思平建筑设计创始人之一、主设计师、董事陈凌,为我们分享他的“行走城市”。


c4577382e6a8f52aaefa344d50463c9.jpg

维思平建筑设计创始人之一、主设计师、董事陈凌


人类为了生存而聚居,那些聚居地从村落、乡村、集镇等逐步演变产生城市。所以建设城市的本意,是提供一个方便人类生活的场所。但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的发展方向却似乎与人类的需求越来越背道而驰。


维思平建筑设计创始合伙人、主设计师陈凌从事建筑设计近30年,不断探寻建筑与城市、人、生态之间的融合方式,是“行走城市”理念平凡而坚定的实践者。他所倡导的行走城市,主张让每个人都能在日常步行范围内,享受到城市更多的混合功能。


“行走”的混合城市


在没有机动交通的时代,人们多半是靠着双脚走遍城市,城市形态因而是紧凑的,功能也自然是混合的。例如北宋汴梁城以街巷制取代里坊制,繁荣的商业街与夜市使其充满了活力。


然而在近几个世纪的快速发展下,马车、火车、汽车先后涌入并改变了城市的结构,又有了高铁和发展中的互联网汽车,在一些大城市中,越建越宽的街道,越修越偏的地铁,越拓越远的郊区,带来了高昂的交通成本和功能割裂……逐渐演变成了无边界空间,一眼看不到头。


1.jpg

北宋汴梁城


城市中不乏好的空间,例如各个城市中优秀的地标性建筑,但是建筑与建筑之间,却常常缺少了连接它们的且适合步行的街道,导致城市的功能被割裂。


在这样的城市里,功能被不断分散,人们被逐渐扩大的城市空间和交通所绑架,通勤时间不断被拉长,居住、办公和消费空间被隔绝,城市已变得越来越不适合行走。“这是在全世界都有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曼哈顿的城市生活很精彩,然而很多人也住在新泽西,每天在林肯隧道和地铁里花上一两个小时。”行走过世界无数城市的陈凌有些惋惜的说。


2.jpg

时代广场 地标建筑


陈凌想要的,不是这样的城市。


他理想中的城市,是一个能以脚步丈量的城市,是一个能满足不同需要的“混合城市”,让人们日常的每一天都可以步行上下班,步行去消费、去学校、去公园……“混合城市”不仅仅是要考虑人们对办公、购物、散步等不同功能的需求;更要考虑上班族、全职母亲、老人等不同人群的差别需求,更关键的是要看它能否在步行范围之内提供这些需求,是否适合行走。


3.jpg

郑州 美立方(WSP项目)


现实的可能


与理想伴随的是现实的困难,可是陈凌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他现在所做的,是在既定的规章限制下,寻找“弹性空间”,以此来提高居民的城市生活质量。


比如在“行走城市”的哲学里,街区的布局可以实现真正的“小”街区,小到更适合步行,小到没有围墙去阻碍沟通,小到只有街面以成就风景,大家可以在街道上自由的交流,既安全又充满着活力。


他在郑州高新区设计的美立方项目,通过“功能混合”的业态配置与“小街区—密路网”的组织模式,以及低层高密度的建筑布局,打造出花园中的活力街道,小尺度街道更有活力、更方便人们交流,对城市更加开放的同时预示了空间多功能的可能性。


4.jpg

郑州 美立方(WSP项目)


“这是一个不容易被人理解的做法,既要遵循规则,又要在框框中求改变。”,陈凌说,而“每次实现一点点,就能将城市往适合行走的方向推动一点点。”


因为在一个适合行走的城市,人们能更方便的去体验生活中的美好,走路能让身体更健康,更多团聚和交流能让身心更健康,步行尺度可以创造和谐的氛围,活力街道能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如何去实现这样的“混合城市”,给城市居民带来真正的便利呢?陈凌提到,城市在近几百年中看似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实际上规范始终被定格在每平方公里一万人,城市的人口密度几十年来是几乎没有改变的,城市的快速低密度蔓延会带来社群割裂的“孤岛效应”。


5.jpg

济南 梦想小镇(WSP项目)


城市设计的未来应该向“集聚、开放、混合和持续”的城市生态发展。想要达到理想化的状态,最根本的是改变规划方式,提高城市人口密度,例如将公共空间和绿化区域缩小,把建筑与建筑的间距变小。打造由2米、6米、8米等不同宽度街道组成的密网街区等,这样人们可以在街道上互动交流,提高社区活力,让这里成为一个时段互补、业态互补的城市区域。


在具体的项目设计中,陈凌也身体力行地将他的想法融入进去。例如,在武汉融科天城商业居住综合体规划中,为了减少硬性规定的绿地对商业街的割裂,他设计了一个空中花园——既在地面实现了完整的小尺度商业街区,又在空中为居民提供了完全私密并且采光通风视野更好的后花园。而且这个空中花园利用的是商业的屋顶,没有额外的成本投入。


在济南世茂天城项目的设计中,陈凌也采取了多种策略来助力实现老城区复兴——规划沿用了“密路网、小街坊、窄街道”的设计理念,以高密度、小尺度等手段,创造性的将站前商业中心与普通居民区有机结合在一起,打造了一座集商业街、公寓、住宅等多业态融合的开放城市综合体,总建筑面积74万平米的项目容积率高达到4.5。


图片7.png

武汉 融科天城三期 (WSP项目)


陈凌这些想法也来源于他对欧洲城市的感受。欧洲城市的许多老建筑,从外表上看,人们无法分辨它究竟是办公楼,还是居民楼,有时本身就是混合功能的。许多老建筑楼中,不同年龄、不同阶层混合居住,例如底部楼层老人居住或开商店,二层是房屋主人居住,其他各层出租。“屋顶阁楼是年轻学生蜗居的好地方。”陈凌说道,“这也是一种混合,值得我们去借鉴。”


7.jpg

济南 世茂天城(WSP项目)


设计师要保持自己的个性


作为设计师,应该去倾听使用者内心的声音。


做为建筑师,在考虑政府、开发运营商的诉求时,往往容易忽略最终使用者的需求与感受。认真倾听每一个使用者的内心的声音,才是作为设计师最好的做法。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才能做出好的城市和建筑设计。


陈凌的团队在天津老城厢的旧城改造中,充分体现了对老城的尊重,对老城的规划致力于恢复中心地带,让其从此可以作为有文化中心的历史性公园而存在;高楼大厦矗立于外围,也非简单的办公地方,而是一个混合的城市,是一个人民的城市。他对这个项目的理想是——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把城市还给老百姓,以前祖辈的胡同还在,空间还在,甚至气息还在,后人所做的是在传承的同时创造。


8.jpg

天津 老城厢(WSP项目)


"只有去走,去看,去感受,才能真正领会城市建筑的魅力。"


陈凌印象中的80 年代,有些中国古建筑因为保护不到位而衰败零落,让他一直心存惋惜。之后去巴黎留学,在亲眼目睹了各式各样的欧洲建筑后,他才真正认识到了中式建筑的东方美,便更想将这份东方美让更多的人看到。


西方建筑强调室内空间关系,而中国建筑更强调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关系,这点在东方园林设计中可见一斑。中国建筑与天地浑然一体的意境、内外融合的哲意,是西方建筑所缺少的。后来他又走过了纽约的街头,这个新兴、活力的城市又带给了他不一样的体验。


美国仅仅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但历史建筑却满大街随处可见。他觉得在有着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也应该让历史就更好的融入街道生活,让人们不再需要排着队、买门票去一座座博物馆里观看到历史建筑。


也许有的老房子可能不符合新的规划、消防等要求,但可通过技术手段改善,想办法保留在日常街道生活中,保留城市很多原本该有的记忆,这也是现在许多建筑师正在致力于做的一件事情。


9.jpg

纽约街头(图片源自网络)


 "设计师要保持自己的个性。"


在陈凌看来,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年轻建筑设计师都有自己丰富的个性,但在商业和规范等各种限制下,也往往容易迷失掉自己的个性,所以他鼓励大家在做设计时自己独立思考,而不是做出千篇一律的作品。


并且,“批判精神”对设计师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说这是社会责任也不为过。“保持自己的个性,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有自己的态度和主见,才能做出真正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设计。“我们的建筑设计要致力于寻找一个真正适合人居住、生活的空间。


微信图片_20190111140522.jpg

维思平建筑设计创始人之一、主设计师、董事陈凌


1999年加盟维思平,担任合伙人、主设计师、董事。2005年当选中国十大新锐建筑师,国际华裔建筑师俱乐部创始人之一,住房保障和公共住房政策委员会中国住房保障专家组成员,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成员,2015河南省绿色保障性住房设计竞赛评委,全经联实战商学院讲师。至今参与百项规划建筑设计项目,其“行走城市”理念被众多权威媒体刊载。 


主要工程实践:

杭州师范大学、北京金茂府、苏州融域、合肥新地中心、武汉融科天城、天津老城厢规划、上海国际汽车城规划、深圳金地梅陇镇、北京卡尔生活馆、北京亚运新新生活会所、首都国际机场朗豪、希尔顿酒店、石家庄太阳城、武汉风华天城、郑州天一大厦、杭州师范大学、郑州苏荷中心


所获奖项及荣誉:

2005年中国十大新锐建筑师、2012城市贡献奖、2013世界建筑新闻(WAN)住宅奖2014金外滩奖、2014 International Property Awards、2014 中装协会年度杰出人物、2016中国建筑学会创作奖、2018-2019 A Design Awards–Designer of the Day、2018-2019 A Design Awards – Silver Awards等。




0

发表您的评论

最新评论

新浪地产网站帮助房商推广联盟会员注册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房地产网址导航网站律师意见反馈
乐居简介
About Leju广告服务诚聘英才中国房产信息集团

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