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国内外知名顶尖建筑师 云集国际米兰家具(上海)展

发布时间:2018-11-28 11:27:10
来源:新浪地产设计频道

       在此次国际米兰家具(上海)展中,国际知名建筑师Michele De Lucchi、张永和、齐方、Stefano Boeri、李颖悟、刘恺等为大家带来了精彩非凡的演讲,与现场观众讨论中国乃至全球设计行业最前沿的话题,分享他们的设计经验和对行业的愿景;除此之外,他们还将从不同领域分享他们各自对于新时代背景下设计维度的思考以及跨学科的设计实践经历。新浪地产设计频道在展会现场全面报道,为大家带来第一手建筑设计行业知识。


weixintupian_20181128103905.jpg


Michele De Lucchi

 “地球站”——未来构想架构”


Michele De Lucchi,毕业于佛罗伦萨大学的建筑系,在建筑充满激进型和实验性色彩的年代,他处于Cavart、Alchimia、和孟Memphis等运动的最前沿。他曾为意大利和欧洲最知名的公司设计家具和灯具,其中包括Artemide、Olivetti、Alias、Unifor、Hermès、Alessi等。同样曾为日本和欧洲的部分知名企业设计和修复建筑楼宇,同时也参与了意大利乃至全球各大银行大楼的设计。他的设计项目总是无可挑剔,实现传统与前卫的完美平衡,同时项目具有生态意识,引发人们对当今美学和功能价值的反思。


3.jpg

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师 Michele De Lucchi


       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建筑师、设计师,Michele De Lucchi为大家分享了他心中的建筑师的理念,不同于一般动物,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最大的区别便是,人类知道如何制造物品,并且赋予物品以含义。实际上,有些动物有特定的生存空间,比如鸟类筑巢、蚂蚁筑穴、蜂蜜制造形状奇特的蜂箱等,然而人类创造不同功能性的物体,赋予其美的价值,并尝试建立审美的标准和尺度。在他看来,每个物体是被人类赋予了存在理由、意义、甚至价值,物体不仅仅是一个物质实体,具有功能,而且代表意义,有时甚至可以交流情感。正如他的思想,“当人们从外部看到一个物体时,看到的是一个景观、自然环境、城市聚居地...从内部看到的物体可以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景,种氛围....”。


2.jpg


       而在他看来,建筑师的工作其实围绕着四个概念:


       社会性(Sociality) 社会性是指每一个建筑师需要认识这个社会,当在设计建筑时,需要考虑到人的舒适性、满意度,发挥其功能性,为社会环境带来生气,为建筑物建立和生命的关系。


       艺术和文化(Art and Culture)建筑同样离不开艺术与文化,每一个被建造的物品,实际上都是一种文化宣言,承载着它的历史、文化、艺术,定义了空间的内涵。


       技术(Technology)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大的机遇,它促进了人们生活的发展,使人们沟通更为便捷。在这样的背景下,它有力量将世界各地的建筑师们聚集在一起,传播优秀的理念、想法以及想象力。


       责任(Responsibility) 同样,每一个建筑师都需要有很强的责任感,为所有被建造的、存在的建筑负责、对整个社会负责,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地球母亲负责。


       接着他为大家带来了2018的重磅计划项目:地球站(Earth Station),它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物,更是哲学引导器,引导人们探索展望未来的不同途径。地球站是一些实体节点,将地球上各个部分连接到一张社会网络中,超越由传统广场构成的传统集体生活中心。而这样一个未来共享架构,对当今世界不断变化衍生出的这一新型建筑进行了深思。虽然城镇中心永远不可替代,但是其存在却受到郊区无序客观急速增长的挑战。地球站点的创建,是为了减轻中心的压力,复兴外围地区活力。



张永和:设计的前身是手艺


张永和,同济大学教授,美国MIT教授,非常建筑主持建筑师。曾获得1987年日本《新建筑》国际设计竞赛一等奖,2000年UNESCO艺术贡献奖,2016年获中国建筑传媒奖实践成就大奖。2011-2017年担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曾出版文集《绘本非常建筑》、《作文本》、《小侦探》及多本作品集;2012年在北京UCCA举办了大型个展,曾参加过包括六次威尼斯双年展等国际新展。


weixintupian_20181127143137.jpg

同济大学教授、美国MIT教授、非常建筑主持建筑师 张永和


       在张永和先生带来的演讲中,他认为设计的前身是手艺,而做手艺的人是工匠。传统的工匠,既有设计的想象,又有着灵巧的动手能力,而这样的人比不会动手的设计师对材料的认识,更为深刻。无论在哪个时代,材料都是推动设计的动力之一,张永和先生向我们具体介绍了四种材料:


胶合木:胶核木具有弹性,这是没有被以前的建筑师/设计师利用的一点,他在使用胶合木时,尤其注意三点:一是利用其弹性;二是不设计节点;三是用一块材料,不拼接。他极其看重工匠的动手能力以及对于材料的理解力,所以,在设计师与品牌合作的具体过程中,真正的工匠弥补了动手经验的不足。


塑料:在他们做过的一系列试验中,发现当一种人造石塑料足够薄的时候,它显现出了两个特性:半透明性及纹理感,这样的特性,和宣纸极具相似。把这样的特性运用于具体项目中,例如使用五轴数控机床雕刻该种塑料,可以将塑料从四公分的厚度被削到四毫米的厚度,做出美观又实用的屏风。


砖和混凝土:在这个材料的介绍中,张永和先生向我们展示了深圳城中村设计的一个小亭子。亭子的设计构思从一把伞出发,既满足了该建筑需要达到的功能需求,又让屋顶成为了景观。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张永和先生将建筑设计与旁边景观雕塑的风格巧妙融合,从新的审美角度出发——久违的“以壮为美”被展示在了观众眼前。


GRC——玻璃纤维混凝土:建筑该如何实现与环境的融合?回答这个问题,张永和先生首先给我们介绍了GRC,一种新型材料玻璃纤维混凝土。这种会呼吸的混凝土,展示了一种建筑积极面向未来的态度。张永和先生通过改变该材料的密实度、通透度等参数,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并用它制成了墙板、地板、天花,以及门和家具。未来生活,无污染最重要,否则我们将失去生活的意义。


2222.jpg


       张永和先生希望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艺术,让普通人能够“与艺术在家门口偶遇” 。


       以他主导设计的湘西吉首美术馆的项目为例,在吉首市的一条河上盖了一座桥,桥上正是吉首美术馆。在这样一条连接了两岸的桥建筑上,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美术。同时,公共交通和文化设施完美地整合在一起,也实现了空间的高效利用。在这个项目中,建筑师参与的程度比通常大,目的是让这个房子能够更好的发挥它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意义。建筑师在这里不仅要考虑材料、结构、空间这些问题,还有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也需要被考虑。



齐方:基于空间价值论的建筑实践


齐方博士,上海方大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先后从学于清华、同济两所著名院校,历经南北两所学校的陶冶、二十余年建筑设计行业的研究与实践,造就了齐方博士对于学术和市场的思辨与理解, 在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著有《上海人居模式研究》等著作。


66.jpg

上海方大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齐方博士


       在齐方博士过去的学术经历与实践经验中,他曾将建筑思想体系总结为“空间价值论”,这次他也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为大家详细阐述他的建筑思想。他创造的“空间价值论”,实际上是以实现空间的价值为建筑设计本体目标,而与之对应的方法论是空间定位,即从定位的角度研究空间,发掘实现空间价值,从而指引设计的方向。正如他说,“19世纪之前,人们关注建筑形态;19世纪之后,人们关注建筑内容。”


       在他看来,对于空间本身价值的考量上,建筑空间应具有三大属性,分别是:


开放性:开放性是基于东方自然观导向的建筑特质,在中国的建筑中便可以处处看到这样的开放性。以中西舞蹈为例,中国的传统舞蹈秧歌亲近大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对于生命的热爱和热情;而西方经典舞蹈芭蕾则是向上跳跃、变换姿势,以此来创造美感,这正表达了中西建筑的不同:中国建筑具有“亲地性”,而西方建筑则希望挣脱地心引力。东方建筑将空间的体验转变为时间的进程,西方建筑则需要角度去仰视。


适应性:适应性的理论来自于:形态服从虚构的适应性。例如在方大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天津船厂城市更新与开发项目中,一个极具历史感的老船厂被改造成了新兴的城市社区,打造了新的住居空间与公园,历史建筑被再利用;同样,滨河城市空间的开发,与旧工业遗迹产生了一个新的对话。


兼容性:兼容性是指在一个空间里要允许多种形态并存,不能把固定功能强加于空间,应该减少设计师个人的设计意识和参与度,允许使用者对空间的开发想象。在阐述这一点上,他引用了20世纪著名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话,“建筑是住人的机器”。例如在中国祠堂文化中,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家族事务议事厅,法庭,社交场所,学校,这便体现了中国建筑的实用主义;同样,他所提出的居家办公概念,即集住宅、度假酒店、写字楼为一体的空间,以此让空间多变,适应多种生活形态。


77.jpg

新港城区船厂老厂区规划项目


       总的来说,齐方博士的“空间价值论“强调以实现空间的价值为建筑设计本体目标,强调的是建筑的空间实质而不是所谓艺术的准则。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着手,为“空间价值论“从源头找到理论的依据。



Stefano Boeri:如何以建筑修复自然


Stefano Boeri,米兰市米兰理工大学教授,多所国际院校的客座教授,他还是上海同济大学Future City Lab(未来城市实验室)的主任,Future City Lab是一项博士后研究项目,旨在探索生物多元化与城市林业视角上当代大都市的未来。Stefano Boeri曾担任过评论杂志《Domus》(2004年-2007年)和《Abitare》(2007年-2011年)的总编,出版过几部作品。2011年到2013年间,他担任过米兰的Councilor for Culture(文化顾问),2018年2月,他被任命为米兰三年展中心基金会的主席。


1.jpg

米兰市米兰理工大学教授  Stefano Boeri


       Stefano Boeri探讨了在如今城镇扩张之下,城市排放了约70%的二氧化碳,导致了一系列的后果,譬如冰层融化、气候变暖等,而海平面的上升,更是导致了植被被破坏、森林消失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面对人类对地球的伤害,他呼吁大家思考,应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而作为一个建筑师、设计师,产出创意的人来说,又能做什么呢,来减少伤害呢?


       在这样的思考之下,Stefano Boeri 打造出了闻名遐迩的垂直森林项目,从字面意义上看,垂直森林就是垂直的森林,和高层建筑相结合,在高楼上覆盖绿色植物。这个项目旨在净化城市空气,因为这些树木将有助于增加湿度、吸收二氧化碳和灰尘颗粒,并制造氧气;为达到解决密集人口城市的密集人口与绿色生态化难题。这将大大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且也创造一个天然的阻挡辐射与噪音的屏障。


“垂直森林”的居民将不仅仅是人类和植物,通常以米兰各个广场为家的鸟类、昆虫及小动物们也将居住于此,而整个建筑立面被打造成了城市绿洲。“垂直森林”所容纳的庞大植物数量,若在平面种植,通常需要20000㎡的面积,而这组建筑物,以这一平面面积的十分之一,实现了种植任务,为整座城市增添了富饶的生物栖息地。“垂直森林”是一项可持续的住宅建筑,在城市原有的结构下,再造森林,以恢复地球原始的生态环境。


88.jpg

垂直森林


       目前,垂直森林项目还在不断扩大,这是一个为人类生存而设计的项目,Stefano Boeri通过这样的项目,尽可能展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修复被人类破坏的自然环境。



李颖悟:酒店,另一种生活体验


李颖悟,Eric Lee,美籍华人建筑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美国AIA建筑师协会会员、清华校友房地产协会理事和策划委 员会专家。曾就职于台湾汉光建筑师事务所和美国新泽西 Rotwein & Blake 建筑师事务所。 2003 年创建 OAD 欧安地建筑设计事务所,任欧安地中国区总裁。


99.jpg

美籍华人建筑师 李颖悟,Eric Lee


       在如今加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构成了高密度的城市,人们对自我生活的态度在逐渐淡化,渴望着休闲、轻松的生活方式。在李颖悟看来,酒店便是另一种生活体验,它能够给当代人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酒店是一个连接自然、过去和异类的场景。而酒店设计,也不仅仅是建筑设计那么简单,酒店建筑师是一个融合了艺术家、电影导演和工程师的职业


       当人们都在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时,那到底什么才是诗和远方?这是一个建筑师在 需要思考的问题,什么样的设计能让我们更具幸福感?建筑师可以从中国的传统建筑设计中学习借鉴,从西双版纳吊脚楼到苏州古典园林,他们有个共同的特征:空间与山水的融合,这也恰恰说明,自然是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传统和现代也并不是割裂的。李颖悟先生将这样的观念取名为“NEST” —— 传统新体验,即“New Experience Seeking Tradition”的缩写,这也是他们一贯以来的设计理念,并将此实践于具体项目之中。


10.jpg

西双版纳万达文华度假酒店


       李颖悟先生从“空间、时间和人”三个不同的维度出发,讨论了建筑发挥的作用。


       在空间维度上,建筑与自然连接、感知。建筑外部环境和内部空间对话,其追求的消隐建筑在于人在建筑当中的感受而非建筑客观本体,削弱建筑在外部环境中的存在感,让人臣服于自然,感知自然。


       在人的维度上,建筑感知着异族的形形色色。中国是个有着少数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有着其各自的民族特色,打造的建筑项目也让人体验到了原住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建筑形式。


       在时间维度上,建筑能感知历史,连接过去,与新的场景空间产生对话。传统项目的改造, 便是一个经典的说明,在具体实施中,保留历史传统的部分,当人们体验其中时,依然能感知过去。



刘恺 需求是设计的入口


刘恺,1981年出生于青岛,毕业于上海东华大学,RIGI睿集设计创始人与设计总监,原创潮牌L-HOUSE主理人,东华大学校外硕士导师,凭借多年对商业行为、商业模式以及生活方式的洞察力与预见性,通过理性的系统逻辑思维分析、功能性梳理,与感性的平面插画元素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设计风格与空间呈现形式。


       刘恺获得了诸多奖项和殊荣。其作品获得了众多客户的认可,同时被收录进《domus》、《wallpaper》等专业室内设计杂志期刊。刘恺在空间设计、品牌设计、产品设计、视觉设计以及家具设计多个维度都有所建树。同年创立的原设计师品牌L-HOUSE,品牌产品多次被邀请参加国内外设计展并获奖。


微信图片_20181127195133.jpg

RIGI睿集设计创始人与设计总监,原创潮牌L-HOUSE主理人,东华大学校外硕士导师 刘恺


       在过去,旧终端往往指向着超市、菜市场、传统百货、数码商城、电器城、文具店、传统办公室、儿童乐园等等,这些都基于终端的功能本身;而如今,新终端则代表着书店、便利店、设计师集合店、联合办公、POP-UP、咖啡甜品店、生活方式集合店、亲自体验中心等等,这些的区别在于,它们是基于终端中产生的关系。由功能向关系的转变,便是由旧终端向新终端的转变。


       在这样的情况下,基于生活场景与社会角色形成的使用者需求,以此来创造设计与使用者之间的情感与需求联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每一个有效的设计洞见转换到设计之中,而设计洞见就是这个时代设计的依据和源动力。设计终端体验时,第一是基于基于行为逻辑设计,第二则是寻找创新源发点。


13.jpg

RIGI map


       在这个时代,设计并不只是一个解决方案,也不只是一个形式表达;设计是重塑人与事物关系的一种方式,在终端中构建关系集合的系统集成。在一系列设计过程中,搭建系统,创造规则,构架逻辑,连接关系与接入可能都是不可分的环节。


       终端是品牌的第一个产品,通过终端产品化策略,定义终端中的需求;通过终端产品化设计,实现需求的价值转换。设计师需要用产品的思维去理解一个终端,定义不同的表达,包括模式表达、体验表达、社群表达和形态表达。

0

发表您的评论

最新评论

新浪地产网站帮助房商推广联盟会员注册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房地产网址导航网站律师意见反馈
乐居简介
About Leju广告服务诚聘英才中国房产信息集团

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