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合设如约而至的分享会:青山周平 董灏

发布时间:2018-09-29 10:59:23
来源:新浪地产设计

月末分享会是共合设的一栏常态活动,主要服务于空间设计师,每个月末都会邀请空间设计大咖分享设计干货和当下的设计话题,9月25日下午2点,共合设月末分享会特别邀请青山周平、董灏,为大家带来一场设计下午茶。


9月由原研哉先生发起,GWC长城会主办的「CHINA HOUSE VISION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正式开幕。以“新重力”为主题,以10座展馆呈现未来之家的不同形态。


这些未来设计的构思,换句话说,其实也是我们对未来的愿望与憧憬。


20180929_104406_000.jpg



青山周平:家和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未来的家 | 未来的城市




青山周平 Aoyama/Shuhei,建筑师,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主持建筑师,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建筑师拿到的项目,应该不仅仅限于那些来自开发商的大型建筑、地标性建筑。我认为,建筑师更应该关注老百姓的住宅设计。


20180929_104406_003.jpg

My home less- City 


家与房子的定义是不同的,我们或许已经有了房子,但我们真的拥有家吗? 


我一直在思考未来的设计将会是怎样的?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案例来分享我的设计理念,其也是我的探索与实践:胡同极小住宅改造、合居-新家族的家、阿那亚青年创客社区、立体胡同超高层青年公寓、400盒子的共享社区城市。


640.webp.jpg


案例一:胡同极小住宅改造


这是很多年前我在中国的第一个作品,也是我做过的最小的项目——4平米不到的空间。我在想为什么我总是对小空间感兴趣,或许这跟我来自日本有关系。





这个项目位于北京东城区靠近南锣鼓巷的胡同里。业主为两户人家,大户改造一个房子,全家有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小女孩三代五口人居住;小户改造两个房子,分别为3.1平米(院内)和3.7平米(临景阳胡同)。院内房希望用作厨房,临胡同房希望用于午休、开店。小户业主为一对年轻夫妇,希望房子改造后作为将来孩子学区房使用。大小两户共三个房子在同一个院子中。设计对象包括三个房子及房子间的公共空间。



我的设计思路是:大户需要给每个人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的同时保留家庭成员间交流的机会;小户需要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可变性、伸缩性。



大户有3处亮点:一是墙面尽量利用起来作收纳,原来的他们家能利用的墙面都用做收纳了,但开窗很小,所以我们利用大量的天窗解决采光和收纳的矛盾。第二个是小图书馆,它位于整个房子最中心的地方,可以从各个房间被看到。最后是孩子的房间,我们做了一个院子一样,有树有石头的户外感觉的房间。




小户的亮点则在于:厨房通过一个可拉伸的桌子来满足了2人、4人、8人的不同情况的用餐需求,8人用餐时南向的墙面就会完全打开,桌子实质上拉伸到了院子里,同时可以将房顶上的可滑动格栅拉出来,具有遮阳的功能。小户卧室里,下面的部分借用的是中国古代科举考场“号舍”座位的想法(桌板和座位板调整成一个高度后可作床板),我们将木板放在五种不同高度实现茶室和卧室的切换,来实现小空间的可变性;上部为了适应将来可能的各种需求利用不锈钢线和电机设计的升降床板又是现代的技术。这是中国古代智慧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案例二:合居-新家族的家


目前这个案例我们还在施工,预计今年10月左右竣工。




我希望可以融入新时代的居住生活方式。一方面尊重院落的原始空间格局,保留以前的空间特质;另一方面,将其改造成为适合现代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居住空间。





在大城市里思考住宅设计时,当下已经没有办法按照过去的家庭模式来思考,如今已渐渐迎来“家庭3.0版本”的时代。过去的时候我们有针对家庭1.0、2.0版本的四合院、土楼、窑洞,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形式。但这些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家庭3.0版本的都市,今后的设计模式到底应该是怎样的?这是这个时代的建筑师和设计师需要探索的问题。


20180929_104406_015.jpg


案例三:阿那亚青年创客社区


如今我们认为,住宅应该是家庭的私密生活空间,但其实这种理念实在工业革命之后才形成的。工业革命前,住宅是家庭生活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的场所。由于工业革命生产力的飞速进步,使得无法将缓慢的生活与高效率工作融于一个场所,住宅便产生了更多的功能性。


20180929_104406_016.jpg

640.webp (1).jpg


当下我们的生活空间与工作空间大多是分布在两个地点,需要通过地铁、汽车等交通工具,从一个场所抵达另一个场所。我们希望去重新探索建筑的布局,使得生活更加得自由。


20180929_104406_017.jpg


这是设计改造之后的布局,楼下是大家工作的地方,用于共享办公。同时,也是年轻人生活的空间,将生活和工作结合在一起。我们将一些共享的功能相结合。比如,这个盒子的下面是大家可以使用的共享健身房,或者是可以共同使用的厨房,这几个共享的功能都放在小盒子里,从而变成了年轻人办公、生活结合在一起的社区。






案例四、立体胡同超高层青年公寓


项目有44000平米,包含761户,是比较大的项目。其灵感来源是北京的胡同。其实我在北京生活了大概有13年,其中很多时间都是住在北京的胡同里。北京胡同里面独特的、有趣的生活方式一直不断地给予我设计上的灵感。


20180929_104406_021.jpg


“城市是大的家,家是小的城市”,这句话来自于意大利设计师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我自己的家就是很小的,25平米左右,但是我在城市外面空间很大,朋友的家、工作的领域都是我可以用到的空间。所以说,从我的生活来讲,房子是小房子,但是我的家是大的。我们这次要做200米的超高层住宅,我希望把平面的纬度立起来。将整个楼变成”我的家”。





案例五、400个盒子的共享社区城市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提出了一种“睡在家具上、生活在家具外的社区中”的方案。


640.webp (2).jpg


20180929_104406_024.jpg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这一集合的存在形式不断地改变,其规模也快速缩小。来自小城镇、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大多独自居住在狭窄逼仄的空间里。 于是,我们萌生出一种共享住宅的思路,在城市里被空置下来的大楼中添置具备生活功能的家具,人们居住在一起。通过这种方法,在分崩离析的生活和居住空间中构筑一个社区。





这种社区性源于胡同、弄堂等传统空间。在胡同里,家具从室内延伸到室外,既具备私有性质,又具备共有性质,拓宽了与邻里之间的社区空间。我们将这种传统的城市空间挪用到闲置的大楼中,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共享住宅。




20180929_104406_030.jpg




董灏 :ARCHITECTS & PEOPLE 建筑师与人




董 灏,创新思考者,Crossboundaries合伙人及联合创始人。


这次展览我觉得最有意义的原因在于,原研哉老师给了特别的机会,建立了建筑师跟大众沟通的桥梁。设计师总是有着自己想法,很多时候这些想法非常好,值得去追求,但是我想说,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是为谁设计的?人才是设计的主体。


观点一:你的家,你停留 如你所愿,你旅行 如影随形




丘吉尔曾经说过,“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未来的电视机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此次,CHINA HOUSE VISION 大展中,我们联手电视机生产量全球领先的TCL,从“拟态”和“姿态”两个方面,描绘出一种电视机和居住空间的崭新关系。随着电视观众的减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电视机的存在感日渐薄弱。技术不断进步,电视机也随之变得越来越薄,放置位置渐渐转移到了墙壁上。




但是,现在仍未与墙壁融为一体,不过是一个半吊子似的黑漆漆的平面而已。于是,我们将其视作一个立方体,想方设法嵌入空间里面。这个方案中提出的电视机作为一个立方体,采用“拟态”的方式与周围的内饰同化,融在空间之中。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整个空间内展示它的“姿态”积极地强调存在感。虽然位于室内空间的一角,但可以接收信息,还可以与其他家电协作,扮演着生活中枢的角色,发挥各种各样的功能。通过“拟态”和“姿态”,电视机获得了新生,积极地参与着人类的生活。


图片来源:CHV



人们对空间的要求,因活动内容而异,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活动隔断墙,打造出一种可灵活应对不同需求的空间结构。只要移动四面活动墙板,将客厅与儿童房连接起来,在卧室周边围上活动墙,便可打造一个私密的空间。配合或分隔或连接的空间,多功能电视会展现出诸多的姿态,从内容视听到空间艺术展示,还可以作为与社会的连接点、同其他家电联动的载体等。


20180929_104406_040.jpg


观点二:从你的家1.0到3.0


从2016年开始,我们参与了探索家。我们认为未来居住环境应更多的关注人性行化的需求, 而不再是只满足基本需求的模块化住宅。




我们创造的空间不仅是墙顶地,它们千变万化。我们觉得自己设计了房子,其实我们一直围着房子团团转。




20180929_104406_045.jpg



探索家,不只呈现家,更是无限探索。


观点三:未来趋势


人类的进化趋势是“智能化”,在2050年,机器将有能力自动化80%左右人类现有的工作行为。“人工智能V.S.人性,究竟是共生关系还是竞争关系?”成为了当下我们总在思考的议题。


20180929_104406_047.jpg


人工智能时代帮助人类摆脱了提高生产效率这一使命的束缚,从而使人类更多的关注自身,重新塑造自我认知,自我定义。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对未来进行探索。


20180929_104406_048.jpg


观点四:我们是建筑师


作为建筑师,我们不仅营造空间,而更多的是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



朝阳未来学校改造项目


我们是设计思维讲师


"当今青少年成长中最大的问题不是压力,而是无意义感。"



20180929_104406_052.jpg



观点五:我们是策展人


逆长奇境:大人与孩子交换视角,促进更好的了解与沟通。





观点六:我们是城市创者


社群式居住+工作生活方式的未来趋势。


640.webp (3).jpg


20180929_104406_055.jpg


观点七:我们是简生活引领者


利用社交资源建立一个共享经济模式,减少消费过剩。


20180929_104406_056.jpg



我们是共享家,将办公室变身会客室,连接空间与人。


20180929_104406_058.jpg


20180929_104406_059.jpg


我认为,空间设计过程中的要素,,也是一种能在更为广泛的领域中受用的思维方式。"我们先塑造了人, 而人类可以影响更大的环境。”


发表您的评论

最新评论

新浪地产网站帮助房商推广联盟会员注册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房地产网址导航网站律师意见反馈
乐居简介
About Leju广告服务诚聘英才中国房产信息集团

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